1947年3月13日,集中在西北的国民党军34个旅25万余人,分别由南、西、北三面向陕甘宁解放区发动进攻,其中以胡宗南集团两个整编军万宝配资,共15个旅,14万余人直取延安,总兵力10倍于我。
为加强领导,保卫党中央,3月16日,中央军委决定所有陕甘宁解放区的野战部队和地方武装统归彭老总指挥,同时成立西北野战兵团,撤销陕甘宁野战集团军番号。1947年7月31日,中央军委决定陕甘宁野战部队正式定名为西北人民解放军野战军,简称西北野战军,彭老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西北野战军下辖第1、第2、第3纵队(原晋绥军区第3纵队8月调回西北野战军建制)及教导旅、新编第4旅和骑兵第6师。
那么,3个纵队的司令员各是谁?建国后都被授予什么军衔?
展开剩余70%第1纵队司令员是张宗逊(后由贺炳炎接任)。张宗逊本来就是西北人,生于陕西渭南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26年考入黄埔5期,参加了北伐战争和秋收起义,三湾改编后上了井冈山。红军长征时任红3军团第4师师长,率部血战湘江,参加夺占娄山关、攻占遵义城等战斗。抗战时期,任八路军120师第358旅旅长,参与指挥了雁门关伏击战、滑石片伏击战、陈庄战斗、百团大战、爷台山反击战等。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西北野战军(后改称为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1955年万宝配资,张宗逊被授予上将军衔。
第2纵队司令员是王震(同时还兼政治委员)。王震是红二方面军的重要将领之一,他是湖南浏阳人,1929年参与创建湘赣革命根据,土地革命时期任红军团、师、军团政委。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任120师359旅旅长兼政委,率部在南泥湾垦荒,使荒无人烟的南泥湾成为“陕北的好江南”。1944年10月,王震任八路军南下支队司令员,率部转战8个省份。
抗战胜利后,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参与指挥了中原突围。后任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司令员,第1兵团司令员,参与了保卫陕甘宁边区,解放大西北的多次重大战役。1949年9月,王震率部进军新疆,并促成了新疆的和平解放,后来创建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55年,王震被授予上将军衔。
第3纵队司令员是许光达。他是湖南长沙县人,和张宗逊同为黄埔5期生,参加了南昌起义的南征作战并负伤。土地革命时期,曾任红军第6军参谋长,红2军团师长等职。1932年1月,许光达在应城战斗中负重伤,被送到苏联治疗和学习。抗战时“任大”教育长、第3分校校长、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兼晋绥军区第2分区司令员等职。
解放战争初期,许光达任晋绥野战军第3纵队司令员。1947年8月,任西北野战军第3纵队司令员,率部西渡黄河,保卫党中央。后任第2兵团司令员,参与解放大西北的战斗。解放后,许光达任装甲兵司令员兼政委,被誉为“中国装甲兵之父”,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这三位纵队司令员有两个共同点:第一,他们都是1908年出生的同龄人;第二,他们都是资历深厚的革命家万宝配资,虽然三人中许光达的军衔最高,但是王震和张宗逊的资历、级别也和大将们不相上下。
发布于:天津市嘉喜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